1984年12月6日,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经开区)应运而生,其既是天津改革开放的“火车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队”。12月5日,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天津经开区建区40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天津经开区已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经开区之一。接下来,天津经开区将在建设和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持续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升级版
如何持续保持对外开放的姿态和能力,特别是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天津经开区将强化制度创新、做优外资外贸、完善平台载体促开放。
一方面,将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加快探索更多首创性、集成式创新;创新与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机制,推动更多政策复制共享。同时,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中埃工业园、阿联酋创新中心等开放资源做足文章,实现“走出去”。另一方面,将发挥外资企业聚集优势,围绕挖掘存量潜力、拓展增量项目,持续“引进来”;推动外贸多元化创新发展,用好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品牌,探索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壮大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交易规模,争取形成天津价格指数。
此外,天津经开区还将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升级版,发挥“经开区+综保区+自贸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推动外向型经济提质升级;发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于响”片区等带动作用,吸引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开放平台的硬件支撑能力、软件服务能力,汇聚促进开放优质要素。
持续打造3个特色鲜明的协同项目载体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和重要承载地,接下来,天津经开区将在优化机制、加强创新、汇聚产业等方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天津经开区将进一步完善协同发展促进机制,推动京津冀三地交流,持续开展与京冀优质产业园区的合作;加快创新协同优势整合,借助滨城科创区建设契机,强化与北京高校院所对接,重点围绕天河数字产业园、南港工业区科创中心等重要载体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深化产业协作同向发力,重点推进京津冀产业高效链接。
同时,提升协同重点承接载体,天津经开区将持续打造3个特色鲜明的协同项目载体。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重点平台定位,加强与北京中关村、天津天开园等园区联动,加快北京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复制推广,促进一批北京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落地。南港工业区深化京津冀化工新材料基地定位,全力推动中石化120万吨乙烯新材料集群项目、中化学新材料创新平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发挥“京津电子化学品基地”优势,吸引一批石化重点项目聚集。“于响”片区重点打造央企总部经济聚集区,争取落户一批央企二、三级公司。
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样板
天津经开区是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区域,未来,这里将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样板。
天津经开区将进一步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作用,支撑海河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开展跨学科创新;建设完善天河工程仿真云平台,赋能重点产业研发创新;推动天津(滨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无人集群操作系统、智能人机交互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取得新的进展;支持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在拟态防御技术、核心芯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同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任务,依托龙头企业,在战新产业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在核酸药物、智能无人装备及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等方面,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融合发展,鼓励高校院所参与关键技术的攻关,引导中石化北化院、石科院等头部企业建设一批中试基地项目,开展中试熟化,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京津冀重点科研机构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此外,天津经开区还将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及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聚焦主导产业,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化改造和应用场景建设,争创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完善绿色制造培育梯度,鼓励企业开发高性能、高质量、轻量化绿色产品,引导企业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
来源:天津园区招商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