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科技型上市企业达33家,占全市的64.7%;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57家,占全市的44.1%;入库雏鹰企业2067家,占全市的48.6%;入库瞪羚企业185家,占全市的47.1%;入库科技领军(培育)企业163家,占全市的50%以上;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1—9月,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574亿元,占全市的46%。前三季度,滨城共争取政策支持7项,争取上级资金6.77亿元,争取荣誉32项……这是近日滨海新区交出的今年前三季度科技工作“成绩单”。一个个鲜活的数据彰显了滨海新区落实“创新立区”战略,打造自主创新升级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的强劲脉动。
发展创新平台 助推成果转化
创新平台是助推创新成果“从0到1”“从1到N”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今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全力推进重大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不仅印发《关于滨海新区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2023—2027)》,制定“一平台一方案”,还助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5家平台设立投资基金,推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等5家平台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引进孵化企业超过50家,推动设立PPG电动汽车及智能出行创新应用中心、纬湃科技天津实验室、霍尼韦尔可持续发展数智创新中心等外资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
在拓展院校合作深度与广度方面,滨海新区积极推动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深化战略合作,指导滨海工研院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8家,着力推动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创新载体选址建设;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合作,同时进一步整合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促进研发成果在滨海新区产业化。
此外,前三季度,海河实验室建设也步入“快车道”。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入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并启动科研项目13项,形成论文、专利等成果50余项。值得注意的是,搭载openKylin操作系统的全球首款RISC-V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一经发布便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已孵化企业12家,发表SCI论文50余篇,“血细胞分子图谱建立与血细胞生态研究”项目荣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特等奖。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获批“京津冀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创新平台”建设试点,实施颠覆性创新24项,完成吨级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中试平台建设。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研发的“脑语者”系列芯片取得新突破,并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
支持科创载体建设 加快建设创新集聚区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加快推进滨城科创区建设,制定《滨城科创区建设方案》,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双核心,构建“一核一区一带N园”空间发展格局,实施科创策源强基、科创成果产业化、产业焕新升级等六大重点行动,全力将科创区建设成为成果产业化核心承载地、产业创新策源地、科创改革先行地。
加强与天开高教园的合作也是今年滨海新区科技工作的“重头戏”。7月,滨海新区主动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与市科技局签署《高质量服务天开高教科创园战略合作协议》,联动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发展,助力滨城科创区与天开高教科创园同频同步,共同打造华苑科创走廊,形成天开园科技成果承接地。
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在“四谷”建设方面取得喜人进展。“信创谷”多项产业创新成果打破国际垄断;“细胞谷”围绕补链延链强链,新签约优诺金生物工程(天津)有限责任公司重组生物制品新药基地等8个项目,药明康德创新药物研发服务基地预计今年新增营收4亿元;“生物制造谷”的中科院工生所实现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并获批国家级京津冀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创新平台;“北方声谷”已为天津6.5万余名人工智能开发者提供语音、图文识别等400余项AI服务及产品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补齐主题园区科创要素短板也是地区突出科创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创新集聚区的重要工作。今年以来,区科技局围绕滨海新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重点产业的27个主题园区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区主题园区科技服务机构新增24个,总数达到330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梯度培育创新主力军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据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区科技局持续做大滨城科技企业底盘,通过积极落实“春笋行动”政策措施、启动科技企业“多库联动4.0”培育计划、实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程网上审批等有效举措,助推雏鹰、瞪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数量稳中有升。
同时,孵化机构的创新创业载体作用在滨海新区也得到有效发挥。新区印发《滨海新区区级孵化机构培育办法》,积极探索推动中海油、天津药研院等国有企业建设孵化器。前三季度,全区共完成12家孵化机构区级备案认定工作,推动部分街镇建设众创空间。两处颇具探索性意义的“飞地孵化器”也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有16家企业入孵。此外,在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制造技术专题赛上,滨海新区发布的50项技术需求也有效推动了生物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应用。
为了系统解决科技成果“从哪来”“往哪落”“怎么落”等问题,今年,滨海新区还积极打造北方枢纽型科技成果互联互通节点,成效显著。区科技局打造“滨城数字科创服务平台”,举办跨区域“科技成果俏津门”、“科转荟”科技成果对接和技术经理人培训活动25场,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次;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堵点问题,指导推荐11家单位获评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先后引进培育63家技术转移机构,持证技术经理人达339人,技术转移人才总量突破450人。此外,新区还评选出滨海新区青年创新人才46人、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并组织7名外籍人才申报获评2023年度天津市“海河友谊奖”及提名奖,推荐黄翊东等5人入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创新体系。
下一步,区科技局将紧紧围绕落实天津市“十项行动”,持续推进“创新立区”战略,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高标准谋划建设滨城科创区,全面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进一步统筹推进科技企业培育、科创载体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成果承载地。
更相关科技资讯请关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http://tj.taxs.vip/park/view.html?id=159
来源:天津园区招商网
展开